您目前所在位置    >   楚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楚星新闻 >> 业界新闻
设计之美在于和谐与平衡
作者: 赵优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1622     更新时间: 2018-3-13     文章录入: chuxing

  提到以色列国宝级建筑大师渡堂海,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说到他设计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可谓闻名遐迩。日前,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与德稻教育达成战略合作,作为德稻先锋生态建筑大师及诗人、张家界玻璃桥设计者渡堂海教授,与学院师生分享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及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背后的设计哲学,并结合“国际大师工作坊海南大学站”活动讲授了中国本土背景下的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话题。

  与中国渊源深厚的

  建筑诗人

  棕发碧眼,却身穿太极服、脚踏老布鞋,来自以色列的建筑大师渡堂海一现身就展现出他的与众不同。

  作为以色列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渡堂海在世界各地成功设计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的公共和私人建筑,曾获“以色列建筑建造中心奖”,还是以色列建筑协会评出的“最杰出设计师”。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就由渡堂海设计,而全球瞩目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已经成为他最出名的代表作。

  “什么是美?”在演讲伊始,渡堂海向在座的学生们抛出问题。答案千奇百怪,却又引人深思。我们身处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是美?或许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更出人意料的是,渡堂海随后念出了一首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里,他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渡堂海与中国渊源颇深。100年前,这位犹太建筑大师的命运便与中国相连——1917年,渡堂海的祖父母为逃避对欧洲犹太人的迫害,来到哈尔滨避难,正是这座城市的包容才延续了其家族的血脉。1919年,渡堂海的母亲出生在上海。在他耶路撒冷的家里,有很多中国制品、艺术品,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渡堂海。

  讲座中,渡堂海展示了他所画的长城、苏州园林等,留白颇多,非常具有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中国的老子是我的老师。老子说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真正的老师是自然和生命,他们是艺术,给予我们和谐和美丽。”渡堂海说。

  渡堂海的另一顶桂冠是“建筑诗人”,他用“平衡、和谐、美丽”的诗歌,表达自己建筑思想的精髓。他所认为的诗意并非局限于审美角度,还包括内心感受。比如人们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所看到的流水、庭院、窗棱,都是一首诗,有的建筑让人看得到月光铺洒,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这同样也是诗意建筑。“如今的高楼大厦更像是一个个存储箱子,是与自然失衡的,不和谐的。”渡堂海说。

  渡堂海的一首小诗或许能够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清晨的诗歌/奇迹的珍珠/无尽的感恩/薄雾之中/随着寂静/潜入空无……

  建筑中的中国哲学

  两本已经发皱的中英文对照版《论语》和《道德经》,是渡堂海一直带在身上的书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可道,非常道”等儒家、道家思想他更是随口拈来。

  中国文化对渡堂海的影响之大,在其设计的建筑作品中可见一斑。

  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海贝壳造型新颖独特,令人难忘。“海贝壳”由两座互相环抱的流线型建筑构成,一半是石头一半是玻璃,意味着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现代。“这个设计是按照阴阳、太极来设计的,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融合了中国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共同智慧。”渡堂海表示,它象征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安静的对话。

  “海贝壳”让渡堂海在中国声名鹊起。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被渡堂海的才华所折服,请他为张家界大峡谷设计一座桥。

  “如果必须要建造一座桥,我希望它是隐形的,不破坏自然景观,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建造一座桥却让它‘消失’,当然是用玻璃,当你站在桥上,你就置身于天地之间,就是天人合一。”渡堂海向学生讲述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设计理念,其中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智慧给予他极大的启发,因此一座全长380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约300米的玻璃桥便架在了张家界大峡谷的悬崖之间,创下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等多项纪录。这座玻璃桥简单又不失坚韧,汽车可以通过桥面,人们可以在桥上举办时装秀和婚礼。

  这座玻璃桥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为全球11座最壮观的大桥之一,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对这座桥进行了特别报道,吸引广大游客前去感受“薄如蝉翼却十足震撼”的极致体验。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开放运营的一年时间内,总接待395万人次,纳税过亿元,取得巨大成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当地政府对玻璃桥很满意,当地居民也因为旅游发展能够售卖产品,游客花一百多元就可以体验它,几乎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这让我非常开心。”渡堂海说。

  温柔地开发需要智慧

  除了建筑,渡堂海在教育方面也极富理想与建树。在提到为何会跨入中国教育领域,渡堂海教授表示,他非常看好设计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并希望能够创建“中国设计”,尽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在可持续生态建筑设计、中小城镇规划领域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学生更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想象力相对于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环绕世界。”渡堂海十分珍惜学生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在他带领的工作坊采风中,学生们走进骑楼老街,走进火山古村落,充分发挥思考和实践能力,探索生态设计、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的潜力。

  

  令渡堂海欣慰的是,这些不到20岁的学生都有着“坚决保护传统文化风貌”的意识,如果孩子们把所学与根植于血液的文化积淀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想法和设计,用现代生态建筑语言表述中国文化,那将令人欣喜。

  显然,保护传统与未来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七次来到海南的渡堂海认为,海南有着美丽的风景、田野和村庄,传承与发展之间确实需要平衡,而如何实现共赢需要靠智慧。“有清晰的定位、长远的规划,多想一想能够给未来留下什么,不要做令人后悔的项目,才能实现有序健康发展。”渡堂海建议,海南应大力发展中国人喜爱的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等,让游客不但有身体的旅游,更能达到心灵的旅游。

  而心灵的“到此一游”如何实现?以古村落为例,渡堂海建议“温柔地开发”,用生态性建筑的设计改造尽可能地保留当地建筑文化,当地居民也可以引导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劳作,提高旅游活动参与度,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